每年的第一天,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「元旦」,现在也稱「新曆年」或「陽曆年」。它承載著祝福,讓人們對辭舊迎新充滿期待。民俗專家指出,「元旦」一詞雖然在中國農曆中已沿用數千年,但卻在1949年才最終確定官方用法。因此,隨著2016年的到來,「元旦」一詞才隻有「67歲」。 專欄作家、天津市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,「元旦」早在南朝詩人蕭子雲的《介雅》詩中就有提到:「四氣新元旦,萬壽初今朝。」「元」有始之意,「旦」指天明的時間。「元旦」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。 據史料記載,作為一個重要的節日,在中國歷史上,「元旦」有許多稱謂,如元日、元正、元辰、開年、元春、上日、華歲、雞日等,但在諸多稱謂中還是以稱「元旦」最普遍,時間最長久。 由國慶說,1911年辛亥革命後,決定採用公曆,把公曆1月1日叫做「元旦」,把農曆正月初一稱為「春節」,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佈和命名。如今所說的「元旦」,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,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,新中國成立後改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紀年。從此,正式將公曆1月1日稱為「元旦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