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三段三角恋
纪
录
红尘往事
婚姻与家庭,一定程度上,是整个社会的基石,从中我们能够清晰生动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呼吸与温度。在中国近代动荡的时期中,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性情、个性和理想呢,他们到底追寻怎么样的婚姻与爱情呢?他们是否也有着细腻的情感,似火的热情?2月15日-19日的《纪录·大时代》,我们就将重温那一段段遮蔽与淹没在宏大历史之下的红尘往事,或者它无关历史宏旨,但是一定能引领我们从一个侧面,探寻整个时代的映像。
如果民国有朋友圈,也许是下面这样的▼
本期的《记录·大时代》说的就是那个时代里三段让人难以忘怀的红尘往事。
http://qqpublic.qpic.cn/qq_public/0/0-2778664287-60433D467F2472401407AA15F9C080FC/900红尘往事徐志摩 张幼仪 林徽因
中国第一宗西式离婚
1922年秋天,诗人徐志摩从英国剑桥留学归国,石破天惊地发表了一篇《徐志摩离婚通告》,文名尚未远播的他,立刻以这样的一个头号新闻震动了中国,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宗西式离婚事件,挑战了中国千百年的封建婚姻制度。
在20世纪上半叶,辛亥革命,“新文化”运动从政治和经济上,冲击着盘踞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。那个时期新旧交替,中西文化碰撞,思想激变,生活方式也随之在激变。
辛亥革命
1911年10月10日,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打响,各省纷纷响应。民主、自由的新思想,弥漫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。
当时正在浙江省最好的中学杭州府中学堂读书的徐志摩,通过报纸关注着革命的进展。他最崇敬戊戌维新时期的代表人物梁启超。当时,梁启超的启蒙思想和学识风采风行天下。徐志摩就效仿梁启超的文章《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》,在校刊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《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》,这篇文章在杭州府中轰动一时,被老师贴在教室的后墙壁上。不了,这却给徐志摩的人生,带来了一场巨大的转折。
“有一次呢,就是那个张幼仪的哥哥,就是那个张嘉璈,当时他来到了这个浙江杭州,担任那个总督的秘书,所以他就到这个学校去视察,视察的时候他看到那个徐志摩的文章,所以这样的话呢,他就觉得这个孩子不错,是不是可以介绍给自己的妹妹,那么他的妹妹正好在苏州念书,当时年纪还很小,是女子师范学校,念书,他们也不管他们两个是不是知道,他们就马上写,他就马上写信给那个徐申如,说我的妹妹想跟你们的儿子,能不能,能够结为这么一段婚姻。”-徐志摩研究学会会长 章景曙
张幼仪全家福
张家是江苏宝山县的名门,张幼仪的祖父曾任清朝知县,二哥张军劢是中国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,民社党创立者,四哥张公权,曾任中国银行总裁,是政学系重要人物,能与世代书香门第政治经济上炙手可热的张家联姻,徐申如自然是求之不得,两家一拍即合。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。这年,徐志摩16岁,张幼仪13岁。
1915年,徐志摩中学毕业,考上北京大学预科,同年10月份,徐志摩与张幼仪完婚。婚后,徐志摩北上进京读书,张幼仪退学在硖石镇住下侍奉公婆。一日,徐家一个佣人向张幼仪描述了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照片的情形。徐志摩嘴角往下一撇,用嫌弃的口吻说,乡下土包子。张幼仪这才知道,徐志摩对这桩婚姻并不满意,只是碍于父母之命或张家的声势。不幸的种子至此埋下。
青年张幼仪
1918年,在短短的几个月间,正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徐志摩,就接连遇到了两桩喜事,一件是他的妻子张幼仪为他生下了一子,取名徐积锴,徐家举家欢乐;其二是他在同乡蒋百里和妻兄张君劢的引荐之下,正式的拜梁启超为师,成为了一代宗师的新弟子。在梁启超的建议下,徐志摩独自启程赴美留学。他甚至起了个英文名字叫汉密尔顿·徐,意在敬仰美国建国后的第一位财政部长汉密尔顿。
1920年9月,出于对罗素的敬仰,徐志摩决然放弃哥伦比亚大学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,登上了前往英伦的轮船。他要投奔罗素,到其任教的剑桥大学读博士,而这趟航行,使得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,多了一个文人和诗人,因为他在伦敦遇到了林徽因。
1924年4月泰戈尔(右三)林觉民(左二)林徽因(右二)徐志摩(右一)梁思成(左一)合影
徐志摩与张幼仪在巴黎合照
就在徐志摩与林徽因频频交往之际,1920年冬天,张幼仪满怀期待之情抵达法国马赛港,与丈夫团聚。但张幼仪发现,徐志摩魂不守舍,每天一早以理发为托词,出去寄信。徐志摩和林徽因来往的信件,都在理发店里边交换,几乎是每天一封信。
徐志摩与林徽因
1919年,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青年男女对浪漫爱情的憧憬和向往。在中国留学生中,反抗旧式婚姻,或与家乡那个依父母之命娶来的夫人离婚,成为一种风潮。
1921年经自由恋爱而结合的语言学家赵元任,正与新婚夫人杨步伟游历至欧洲,竟也被鼓动离婚。杨步伟在《杂记赵家》一书中回忆“那时还有一个风行的事,就是大家鼓励离婚,几个人无事干,帮这个离婚,帮那个离婚,首当其冲的是徐志摩和他的太太张幼仪,那时她还怀着孕。”
“张幼仪甚至原谅到什么程度,她说你可以纳妾,可以娶她(林徽因)为妾,因为这个封建嘛,当时的家庭可以纳妾。但徐志摩说,他说不是纳妾,而是以自由偿还自由,我们解开这个烦恼结,你也去争取你的自由,我也有我自由。
因为徐志摩在当时知道感情是没有的,因为两个人从小的时候,是父母这样一个情况下,媒妁之言结婚的,父母之命,是吧。所以呢,徐志摩这个时候受了罗素的影响,罗素认为没有真爱就不能有婚姻,没有爱情,那就这个婚姻是不道德的。”-徐志摩研究学会会长 章景曙
张幼仪与儿子
1922年2月,张幼仪在德国柏林产下一子,一个月后,徐志摩在金岳霖等四位好友的见证下,在德国与张幼仪签署了离婚文书。半年后,徐志摩回国,在《新浙江》的副刊上发表《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》,向传统封建婚姻制度宣战,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桩自由文明离婚案。
http://qqpublic.qpic.cn/qq_public/0/0-2923164206-C4E7EBBD2D6F77F4A398E234B76545E1/900“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,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。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叫做爱的话,那么我大概爱他吧。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,说不定我最爱他。”
-张幼仪 晚年
林徽因 梁思成 徐志摩
“得知,我幸;不得,我命。”
林徽因与梁思成
林徽因与梁思成相识于十年前的1919年夏天,那年梁思成大约17岁,父亲梁启超告诉他,好友林长民将带女儿林徽因前来拜访,希望介绍两位年轻人认识,梁思成当然明白父亲的用意,但年轻的他并不急于谈恋爱,当他在父亲的书房等候时,他猜想着这位林家小姐的打扮。
按照当时的时尚,她应该身着绸缎衫裤,梳一条油光光的大辫子。对自己的这番想象,梁思成有些不自在。结果出来的是出奇意外,是梳着两个小辫子,比较新式的一个女孩。特别是两个眼睛,特别有神,一转身的时候回眸一笑,一下子给梁思成就留下了极深的印象。
林长民与梁启超梁林两家早有联姻之意,但两位父亲非常民主,在那个时代,这是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幸运。
1920年,林长民因在“五·四运动”中点火行为,被迫卸下司法总长一职,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会长的名义赴欧洲游历,此行,他带上了爱女林徽因。林长民带女儿周游了半个世界,最后定居伦敦。在那里担任驻英大使。林徽因在英国学了一口流利的英语,使她能协助父亲接待各国来访客人。
这位16岁的少女,俨然成长为他们父女在伦敦住所的女主人。就是这段时期,她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,梁启超的一位年轻弟子,毕业于北京大学,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学,也是一位很有魅力,幽默感十足的浪漫派诗人,他叫徐志摩。
“见到林徽因以后呢,一开始,现在我们了解到的情况,一开始,徐志摩还没有很在意,他的兴奋点在她父亲身上,因为父亲是一个很杰出的精英人物,林徽因又显得很小,才十六七岁。但是,几次见面以后,他就发现这个很富有灵气的小女孩,很不寻常,以后再到林长民家里来拜访的时候,他的主题就慢慢的转移了。已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”。-《林徽因寻真》作者 陈学勇
随着徐志摩和林长民交往的深入,他对林徽因的感情,已经超过了友谊的界限,为此林长民以一个父亲的身份,向徐志摩致了一封信。
http://qqpublic.qpic.cn/qq_public/0/0-2241771252-C4E7EBBD2D6F77F4A398E234B76545E1/900“志摩足下:足下用情之烈,令人感悚。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,并无丝毫嘲笑,想足下误解耳,友谊长葆,此意幸亮察,弟长民顿首。”-林长民http://qqpublic.qpic.cn/qq_public/0/0-2231118386-BB234EAF5CDA79EC68FBA5FBEF177879/900
北海快雪堂1921年10月,林长民已带女儿林徽因提前回国了,为了免生是非,他们未向徐志摩辞行。
如今位于北京西单龙虎胡同的松坡图书馆,是1922年梁启超为了纪念蔡锷将军而牵头创办的,当年共有两处馆址,另一处位于北海快雪堂。梁启超任松坡图书馆的首任馆长。
1923年春天,从剑桥国没多久的徐志摩经恩师梁启超推荐,进了北京松坡图书馆当英文秘书,就任于西单龙虎胡同的第二馆址。而位于北海快雪堂的第一馆址,因为幽静清雅,星期天又不对外开放,正是情人约会的好去处。作为梁家长子,梁思成也备有钥匙,可以自由出入快雪堂,因此他经常约林徽因到此相聚。
“所以当林徽因跟梁思成,在那个图书馆里头,两个人会面的时候,徐志摩老是不识相的去干扰,干扰得连老实的梁思成都忍受不了,在门上贴张纸条,就你不要再来干扰了,用英文写的。”-《林徽因寻真》作者 陈学勇
http://qqpublic.qpic.cn/qq_public/0/0-2467623928-C4E7EBBD2D6F77F4A398E234B76545E1/900“我将在茫茫人海中,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,得之,我幸,不得,我命。”-徐志摩
林徽因 梁思成 金岳霖
婚姻的暗礁
梁思成与林徽因婚照
1928年3月21日,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完婚。一个月前,这对新人刚刚各自结束在哈佛大学建筑系和耶鲁大学设计系的学业,而选择3月21日这一天,恰是为纪念中国宋代建筑学大师李诫。这对年轻夫妇对李诫的崇敬,从他们日后为儿子起名梁从诫也可见一斑。
然而这对年轻人,并未完全遵循父亲的安排,举办完全西化的婚礼。从这张当时轰动当地媒体的结婚照上,我们看到,林徽因并未身着西式婚纱。由于渥太华找不到凤冠霞披,她就自己缝制了一套东方色彩的婚服,领口、袖口都配上宽条彩边,以此怀念已阔别四年的祖国。
1928年,中国东北正值多事之秋。6月,皇姑屯事件,张作霖被炸死,身负国仇家恨的张学良主政东北,并继任东北大学校长,他捐出张作霖大部分遗产兴办东北大学,并开始筹备东北大学建筑系,当东北大学游说梁启超,希望邀请梁思成出任建筑系主任时,梁启超正在筹划儿子回国后的就业问题。他曾拜托当时清华的校长温应星,希望清华能增设建筑讲座,让思成任教,但这件事校长一个人做不了主,需要学校议会投票。一方答复得勉强,一方殷切期望。梁启超权衡利弊,代儿子接下东北大学的聘书。
此时的新婚夫妇梁思成与林徽因,正在欧洲欢度蜜月。这是林徽因第二次踏上欧洲大陆,8年前她在这里迷上建筑学,8年后,她与新婚丈夫来到这里,是为了考察欧洲建筑。然而这场游历尚未结束,梁启超就发电报催促儿子,尽早做好赴东北大学任教的准备,他们不得不提前回国。
梁思成与林徽因在东北大学东北大学建筑系是我国第一个建筑系,创建伊始只有梁思成、林徽因两位教员,和四十几名新生,这对新婚夫妇,在此度过了忙碌而充实的两年。他们依照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教学内容设定课程,林徽因负责教授美术、建筑设计,雕饰史以及专业英语。梁思成则讲授建筑学概论和建筑设计原理,这对刚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,不到一年的年轻人,在这里,肩负起开创中国建筑学的历史使命。
梁思成与林徽因
1931年秋天,从天津宝坻考察古建筑刚刚回京的梁思成,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。因为一进家门,妻子林徽因就哭丧着脸向他倾诉说,此时她爱上了两个人,不知该如何是好。林徽因所指的这两个人,一个是梁思成本人,另外一个呢,就是几个月前刚刚搬到梁家隔壁的清华大学教授金岳霖。
梁思成多年之后回忆说,当时林徽因坦诚得,就像是一个小妹妹在向兄长请教,指点迷津,让他欣慰于妻子,没有把他当成一个傻丈夫,同时也感到痛苦和矛盾。这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婚后的第三年,两人人遇到了他们婚姻当中最大的一次危机。
林徽因在北总布胡同
1931年,东北沦陷,风雨飘摇的时局,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,几个月前林徽因产下他们的大女儿梁再冰,但因产后体虚染上肺炎,已经带着女儿回北平香山静养。为方便照顾妻子,也应北京营造社的邀请,梁思成辞掉东北大学的教职返回北京,此时慈父梁启超已经过世,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家三口,在北京北总布胡同安家。
不久,清华大学的教授金岳霖,也搬入北总布胡同,与梁家比邻而居。金家厨子做得一手好湖南菜,太太客厅的宾客们畅谈之余,就会穿过侧门直接进入金家用餐。金岳霖家的餐厅,也成为了与太太客厅齐名沙龙,叫湖南饭店。在此期间,林徽因与金岳霖互相欣赏,暗生情愫。
金岳霖,1920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,后在英、德、法等国留学并从事研究工作,1925年回国,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。金岳霖是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的见证人,也是徐志摩与陆小曼婚礼的伴郎。1931年经由徐志摩引荐后,就与梁家夫妇成为挚友。
林徽因与金岳霖
金岳霖应该是梁思成之外,林徽因真正爱过的一个异性。当梁思成回来了,林徽因把金岳霖向她表白过爱情这个事情,很坦然的告诉了梁思成。梁思成听了以后当然很痛苦,但是梁思成也很大度,他爱他的妻子,就应该爱她的选择。所以他也非常坦然的回答林徽因,意思你有选择的自由,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,那当然他就会退出来。当林徽因梁思成的话转告给金岳霖,金岳霖选择了退出,这段来势汹汹的婚外情,以和平文明的方式宣告落幕。
梁思成与林徽因
这场不大不小的风波,就这么和风细雨地成为了过眼云烟,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姻从此坚如磐石。之后,这对中国建筑界的伉俪,携手度过了抗战八年的艰难岁月,战后又合力参与了清华园的重建,设计国徽,人民(英雄)纪念碑,保护北京古城等等等等,林徽因的身影隐藏于梁思成身后,却始终散发着耀眼的光芒。
1955年,被肺病折磨半生的林徽因去世了,她的墓碑上写着,这里长眠着林徽因,她是建筑师、诗人和母亲。
金岳霖终身未婚,却是梁家永远的挚友,林徽因和梁思成相继去世之后,他们的儿子梁从诫一直和金岳霖一起生活,并且亲切地叫他金爸,直到1984年金岳霖去世,享年89岁。
林、梁、金三个人的友情,也就成就了一段佳话。当然,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能安然绕过婚姻的暗礁。
页:
[1]